好像真的是這樣齁~
能堅持的人真的不簡單
給這些一路堅持 且喜愛音樂的人兒們 最大的鼓勵!!!!!!!!!
想要短時間看到成效~學生不練琴最好有成效!!(家長說:怎麼兩個禮拜都不換新曲~我:阿這樣斷斷續續是練得起來喔!)
現在的教育就是我要看到好成績好成績好成績
成績不好就是爛 沒救了~ 遭同學排擠 ~ 學習動力不足~自信心下滑~ 種種原因~變成自暴自棄~
藝術這種東西 真的不是短時間可以看到成果 給孩子最大帶領得家長們~需要灌輸一些觀念吧
=====
更新日期:2009/07/27 13:35
記者陳世珍/專題報導
「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」,62年次朋友說,修摩托車的爸爸聽到這句話,就毫不猶豫的咬緊牙根,買了一台近10萬元的鋼琴,讓家裡五個寶貝在國小就學起了鋼琴。這句經典的廣告詞,造就了七○、八○世代的學琴風潮,這股熱潮就像是隨風飄散的種子在每個家庭發芽、成長,奠定了台灣人民藝文水平的基礎。
隨著輕柔的音符緩緩流瀉,黑白相間的琴鍵在孩子細小的手指下翩翩起舞,這幅美麗的畫面,隨著屹立41年的台灣山葉鋼琴廠在7月底宣布關廠,掀起了許多學琴人的回憶往事。「YAMAHA」彷彿就是台灣鋼琴的代名詞,伴隨著五、六年級生一路成長,也見證台灣音樂的興盛與衰微。
● 成功的廣告詞 造就音樂市場罕見榮景
在七○年代,無論是學畫畫、跳舞、鋼琴,幾乎都是富家子弟的專利,一般公教家庭多半不敢奢望這些「高雅的嗜好」,尤其是學鋼琴,更是只有高級公務員、醫生等子女才有資格問津,許多家長都認為,學習音樂類的技能是十分「高不可攀」的事。當年私人公司員工一月薪水平均大約兩千多元,而一架琴已近10萬元,現今一般員工薪水以4萬元論,一架有品牌的新琴約19萬元,可以想見當年有能力買琴者絕非尋常人家。
隨著經濟的起飛,家長盼望培植子女成為「人上人」,而且也較有能力支付課外學藝所需的器材費與學費,因此不惜投注許多時間、財力和心血。早期台灣兒童的音樂教育幾乎等同於「學鋼琴」,從80年代起10年間可以說是台灣學琴的全盛時間,處處可聽見琴音飄揚,國際級音樂大師如理查克萊德門等一個接一個在台灣開演奏會,場場爆滿。
在永和市永貞路開音樂班的洪老師就有感而發的指出,近10年來,父母工作忙碌,安親班、課輔班成為了家長們的倚賴的對象,「課外學藝」的風氣日漸興盛,舉凡鋼琴、提琴、歌唱、舞蹈、魔術、美術、作文、游泳、跆拳、美語、珠心算、數學……等,都有眾多的學習人口,加上教改強調多元入學,能為學科加分的項目更是熱門,也因此被視為能夠怡情養性、培養孩子氣質的音樂被重視的順位反而被抛在後頭。
「我小二女兒在三重山葉鋼琴音樂教室上課,去年還有10人,沒想到才短短幾個月又少了好多人,現在竟然只剩下4個人,也不知是什麼原因。」住三重王媽媽疑惑的這麼說,因為人數掉得太快,讓她都替業者著急。
● 學琴人數急凍 連台北市也感受得到
但是一水之隔的台北市,部分地區還是感受不到這股「寒流」。在文山區的政大附小,可能是因為父母不少都是公務員或政大的教職員,學琴的比率還是高得嚇人,像是已經在挑戰貝多芬「命運交響曲」的吳姓小六男童,被稱為班上的「鋼琴王子」,琴藝據說有「接近」音樂班水平。曾留學德國的蕭媽媽就透露,兒子班上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有彈鋼琴,不過她的教授老公就不打算讓頗有音樂天份的兒子走這條路,「學琴佔用太多時間,等上了國中,就要收心拚學業。」
在台北市延吉街巷弄靠仁愛路的一家音樂教室「科X曼」,內部有10多間琴房,每天傍晚都可看到絡繹不絕的學童進出,學生多半以附近的公立仁愛國小、光復國小以及私立的復興、立人小學為主。這裡,可能是僅存的幾塊看似生機盎然的「綠洲」。
負責打理一切的張小姐很有自信的說,可能是因為大安區關係,就算在先前的金融海嘯,學琴人數其實沒有減少,也沒聽到家長繳不出學費而停止。她也透露,學生中至少有8成是學鋼琴,至於其他樂器,包括小提琴、直笛、二胡等等在內「不到兩成」。不過,記者觀察到,在這附近有類似規模的音樂中心幾乎找不到第二家,扣除掉部分是父母請老師到府授課,感覺上整體學琴的比率還是向下滑落。
因為,記者問了幾位前來接送兒女的家長,其中有位女兒就讀光復國小的家長就說,「我女兒班上老師有次做調查,發現只有3個小朋友有學,聽到這個數字,我還真有點不敢置信,以為是在中南部。」由於學琴的同學太少,所以女兒有時彈著彈著都會抱怨說,「同學都不必學,我為什麼要學?」讓她頭痛不已,深怕之前砸下的學費會付諸東流。
● 鋼琴移出神殿 學生追逐分數才是王道
「還好我經歷過那段全盛時期,要不然現在才投入,經營的壓力會很大。」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山葉鋼琴音樂教室陳老闆(化名)指出,山葉在全盛時期,小小的一個台灣1年可以賣出14,000台,而今一年約800台;他說販售山葉鋼琴的經銷據點曾達120家,而今卻只有約60家。
小孩也學鋼琴的陳老闆妻子笑著說,讓小孩學音樂真的很好,「坦白說,和十年前相比,現在父母花在孩子學琴的費用上並沒有增加很多,學鋼琴現在幾乎是小康、普通家庭都可以負擔的起的,再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了。」她不諱言,現今雖然小康家庭都學的起,但學琴人口相較十年多前少相當多,不僅是少子化,也是因重要性遠不如各項能為學業加分的才藝,因此家長都不會把學琴當成第一選擇,「教改一路改來,就才藝這個領域來說,只有看到父母親更重視是否能提昇課業成績。」
她認為,學音樂要花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效,基礎的學習相當無趣,但不經過紮實的訓練,很難可以學好樂理及彈琴技巧,因此建議父母要有耐心,否則小孩常因挫折而半途而廢,也因家長常考量如此,所以在小孩剛學琴時都不敢買琴,怕浪費了,以致鋼琴的銷售量才會急速下降。
站在一旁有30幾年經驗的張姓調音師充分感受買琴人口下滑,他說,當年在全盛時期,靠著耳朵及手,每天忙不完,收入也比公務員及白領階級的人好很多,可以養活了一家子,幸好現在家人都安頓好了,否則以現在一個月不到5個調音量「怎麼活」?陳老闆也點點頭說,幸好之前有賺到,現在只能靠音樂班收入勉強打平而已,鋼琴乏人問津。
台灣山葉鋼琴廠月底關廠,並不代表這個品牌消失,但意謂著台灣音樂市場式微,「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」已不再是家長所唯一信仰。令人省思的是,時空變遷物換星移,教改之下的小朋友似乎功課壓力更重了,學音樂成了夢,追逐分數才是王道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0727/17/1nu2m.html
留言列表